如果用一段或者一句话,来形容与描述当前的经济形势,估计这应该会令很多人感到头疼。也许眼下经济“病了”,而且“病”得不轻。俗话说:病来如山倒,病区如抽丝。经济为什么会得“病”?究其原因,深思之,蓦然发现存在太多的问题了。有国内体制上的,有国人传统思维方面的,有我们内心暗涌的浮躁,有道德水平下降并制约无术,更有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等等。这本来都没有错,但是当改革开放的成果,如期而至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时,我们还是一下子懵了。有点举手无错了。下海经商、勤劳致富、提高生活质量等愿望,犹如一场春风拂过,在每个人的心里开了花,人人都不想错失与幸福的相遇。
打个譬方,修建高速公路,是解决交通和时间的矛盾。国家改革开放之措施,就好比为经济快车修建一条高速公路。然而当人人都知道走高速更为快捷,都蜂拥而上,结果是高速公路因为拥挤,快捷如初愿落空了。当前,经济发展这条高速公路就是这样被堵了,甚至因为堵而“病”。
今年溶剂型聚氨酯(革用树脂,俗称浆料)和合成革业,因为某大公司(该公司被市场称为市场屠夫)的低级策略——宣布不惜成本进一步降价,就是为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,让市场重新洗牌。之所以称这种经营手段为低级,是有充分理由。
原因一:时机不对,使得经济雪上加霜,行业窘境更加陷入严重。
因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一段时间以来,经济形式不容乐观。在这个节骨眼上,应当采取促使经济走出困境的做法,而不是落井下石。
原因二:没有战略眼光,目光短浅。
放眼国外化工巨头,拜尔、巴斯夫、陶氏等等大公司,在经过原始发展后,选择的发展路线是,集中公司优势和力量,集中更多的人、财、物等各方面的因素,对行业新技术、前沿技术加大力度投入,希望从此掌握了行业内最新技术,提升公司在市场上形象,从而形成可持续的长久的健康发展。绝对而且不会在低技术含量、入门低的产品方面,与小公司纠缠。因为大家都明白,没有任何人,任何公司可以把市场的上的钱,都赚进自己的口袋里。再者,只为苦苦生存的打压价格,是无奈的选择。更因为杀敌一千,自伤八百的事情,实在是不值得去考虑,更不用说采取了。
原因三:出发点不对,不具备大公司的高远境界。
佛说:“在魔鬼的眼里,全世界都是魔鬼。”所以现实就是一面镜子,你看到的其实就是你自己。仗着所谓的从银行很容易举贷来的资金(这是大公司的优势,也是国内的奇怪现状),就不把同行放在眼里,路出峥嵘的面目,何苦?这种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的行为,真的就是某大公司的发展目标?这种所谓按照市场规律洗牌的做法,真的能树立该公司的高大形象?真的通过这种做法,能为公司带来丰厚的获利?毕竟不容否认的是,企业是追求利润的。
其他的原因不说也罢。馨竹而书,也是对现状的一种无奈,毕竟什么也改变不了。然而我想表达的是,一个真正成熟的企业,应该以成为行业内技术的龙头为荣,以推动行业发展为己任,以新技术来培育一览众山小的胸怀。说到发展的最高境界,是可持续的长久的健康发展。龙头老大,屈身去喝小公司争蝇头小利,譬如成年人和一个儿童打架,有啥值得称颂的?
在经济领域,我们每每会听到这样的故事。一些大公司,遇到发展困境,往往都会削减一些项目,集中更多地精力和资源把主营产品搞好,从而走出困境,枯树焕发新的生机。这就是取舍的智慧了。因为看似舍,其实是为了更多地得到。我们拥有五千年的文明,多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,这也不舍,那也不舍得,最后可能是全部失去。上世纪二万五千里长征就经历了这种痛苦的选择。从瑞金出发的时候,带上了所有的坛坛罐罐,每日如蚂蚁般进行战略转移,结果处处被动挨堵,时时被动挨打,情形一度十分严重。后来抛弃了坛坛罐罐的红军,迅速摆脱了敌人的前堵后追,并在陕西安顿下来得到了发展,创造了辉煌的成就。
前史是后事之师,我们民族从来不缺史学家,也从来不缺创造历史和善于学习的人。今日之经济困境,行业困难,到了大家应该反思,并慎重选择的时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