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料贮存和预处理。鞋底原料通常配制成组合料方式,以多元醇、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为主要成分的A、B、C三个组分供应出售。它们在室温和密封的条件下的贮存期分别为6个月、3个月和6个月。在贮存期间,应注意防潮、避光,严禁暴晒、雨淋,并应注意通风。超过保质期,使用前必须进行分析及小样发泡试验,以检验是否失效。原料在使用前,应进行加热熔融。
如果需要配色,应将色浆加至A组分中,并需使用前进行充分搅拌,使其分散均匀;催化剂组分通常是在生产厂中加到A组分中,但因为有机物催化剂易产生水解,有时也因为各地生产条件、环境不尽一致,可以将催化剂单独作为一个组分,以利于调节,催化剂均应在使用前加至A组分中,搅拌至少10~20min后,再将A组分加至发泡机的工作罐中。
原料组分配比的正确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关键条件,因此,每天生产必须测试检查发泡机计量比例的精度。在新加原料或计量泵误差波动较大时,尤其要注意组分配比计量的监控和检查。发泡机对原料的计量多是以体积为基础,其体积与黏度,乃至温度均有直接关系,因此在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各原料的压力、温度在预定的范围之中,否则,将严重影响组分计量的精确性。
鞋底模具通常使用铝合金和钢质材料做成,近年,树脂模具的使用非常普遍。模腔花纹必须清晰,在模具设计时应特别注意较深的凹凸形花纹的设计,必须有利于气泡的排出,避免锐角凹凸形花纹,必要时应改为圆弧形过渡。
与弯曲方向平行的走向,最好角度应在45°左右。以前,有人认为鞋底成品不应太厚,一般以6~8mm为宜,通常不超过12mm;但现在对厚度大于12mm的鞋底浇注已完全掌握。
在加入木芯等插入件时,木芯必须要干燥。模具温度应控制在45~55℃。
根据鞋底形状和密度要求,应适当调整发泡物料的注入量。当浇注高跟鞋底时,在安装模具时应适当提高后跟部分。浇注时,先在前部浇注部分物料后即可浇注后跟(让发泡中心不集中在一点),注入量应在40%~70%;浇注平顶鞋时,模具脚掌部分应稍向上抬为宜。模具在生产线上调节适当的角度,须根据鞋底形状对模具倾斜角做相应的调节,以避免鞋底表面产生空穴、气泡等缺陷。
聚氨酯鞋底的成型时间一般为5~7min,此时,聚氨酯鞋底的性能尚未达到最佳程度,脱模时不得用力过大。脱模后的半成品应在室温下放置1天,24h内将产品表面黏附的脱模剂清洗干净,以利于喷色后加工处理。